2)第81章 新知州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糊弄是糊弄不过去的,不如痛快答应。再者刘几说的是实情,现在朝中官员,包括淮南路转运使司,追着夏竦打的不在少数。让夏竦失了面子,怕他转过头来报复。夏竦能力不缺,书读得也多,但为人绝不是什么宽宏君子。

  叹了口气,刘几又道:“杜知县在永城,赚钱营田的架子搭起来不少,但真正收获的却无几。接下来几个月该是收钱收粮的时候了,切不可掉以轻心。若是出了意外,过去一年的心血可就白费。”

  杜中宵拱手称是。刘几说的是实情,接下来几个月不能再折腾了,要保证成果的收获。

  讲过了公务,几人聊着朝里的局势,有些沉闷。现在朝廷里热闹非凡,地方上却变动不大,只是加强了监察,转运使的权利空前加大。范仲淹的那句“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就是此时说的,地方官的拣汰比以前严了许多。但对亳州的几个官员来说影响不大,他们都是青壮年,做事也无可指摘,但要入朝高升又缺少引荐者。热闹只是别人的热闹,他们只是旁观者。

  杜中宵道:“通判和签判都在此地做了一两年,过不了多少日子便就高升,也不必过于烦恼。我则年纪尚幼,踏实做事就是,急也急不得。”

  “你心里有数自然是好。记住,这几年只要闷头做事,切不可随意指点江山。”

  刘几说完,与赵抃对视一眼,微微摇了摇头。杜中宵还是年轻,不过知道自己年轻就好,不会惹火烧身。夏竦以枢密使外任,难道又会在亳州待多久?这种官员很少会做满任的。现在他们面临的困难,是夏竦被朝臣攻击外放,在地方上必然心气不顺,谁知道会是个什么执政风格。若要存心整人,几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夏竦的人脉比范仲淹等人厚实多了,现在朝中还有不少重臣是他引荐,不是别人可比。

  今日众人送别韩亿,都已经累了,聊了一会朝政,便各自回去歇息。

  回到客房,杜中宵发了一会呆。夏竦这个人物他前世是有印象的,没有记错的话,庆历新政便就是因为他而失败,是个十足的大反派。自己做官最怕跟这些历史上的反派碰到一起,一般来说,能做反派能力不会差了,跟他们作对十之八九没有好结果。依附他们也不行,历史已经证明了他们路线的失败,自己凑上去不是如同登上一艘注定快要沉没的船。

  怎么换了这么个知州来,杜中宵在桌边坐下,有些气闷。还不如换个平常人物,自己安安稳稳做完一任知县,积攒施政经验。现在才知道亳州这种中原之地并不好待,周围几州的主官多是朝廷重臣,根本不是正常的知州和属官的关系。

  第二日,杜中宵刚刚起身,就有一个公吏让他到后衙去见夏竦,着实让杜中宵愣了一会。自己跟这位前枢密使素无渊源,又是个普通知县,他一大早招见自己干什么。

  换了公服,杜中宵到了前衙,施礼毕,夏竦吩咐落座。

  看着杜中宵,夏竦道:“前些日子得梅圣俞书,知你与他有旧,书中极是称赞你。听说你到永城那里营田,行保伍法,成效彰著,盗贼不起,可有此事?”

  杜中宵拱手:“回相公,下官确以保伍法在永城措置营田。去年马蒙一案,抓获多伙大贼,斩草除根,地方上着实再未见盗贼。此州里官员齐心合力,非一人之力。”

  夏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什么破获大案他没有兴趣,此次到亳州,想在地方行保伍法。在西北为帅数年,最后落得个人人嫌弃的结果,夏竦心里是不服气的。保伍法是他在西北想施行,现在且到内地练练手。找杜中宵,是因为梅尧臣推荐。夏竦很赏识梅尧臣,当年梅尧臣想去西北效力,托的正是夏竦。最后梅尧臣没去成西北,却一直以夏竦为恩主。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