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海商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连接起来。杜中宵依然忙碌,陪着刘永年和邓保节两人游玩两日,便就让他们自己随意游玩。昨日,两人到铺子里采买货物,不想搪瓷脸盆告罄,杜中宵出面,让了一部分产能出来,专门给他们烧造。

  搪瓷脸盆铁监向外卖八贯钱一个,两人一人买了五十,就是四百贯钱。这些富贵人家,出手就是大气。杜中宵自己,一次花四百贯,都要犹豫一下。虽然现在产业不少,一年的收入比这两人多很多,但杜家发迹没有几年,家底就远远不如了。暴富人家,没有积蓄,跟这些几世富贵的人家还是无法比。

  杜中宵进了花厅,两个四十多岁的商人站在那里,急忙见礼。

  这就是采买搪瓷器的海商,兄弟二人,大事齐伯林,二弟齐仲麻。他们是从明州出海,常年贩运瓷器。年前收了一批海外来的宝货,到京城出手,听说叶监这里最近好生繁华,便转过来看一看。看见新出的搪瓷器,一眼就相中了。拿出近两万贯本钱,定了货物,准备卖到海外去。

  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贤昆仲一出手就是动辄万贯,这样阔绰的客商,铁监这里可是少见。只听说你们做海上生意,不知货物都是卖到哪里?”

  齐伯林拱手道:“回官人,小的兄弟家在明州,货物最多的是卖往日本国,还有高丽。我们家里有船队,经常去这两个地方贸易。除此之外,也卖货物到南洋去,就要搭别人的船了。”

  明州虽然在长江以南,但由于信风的关系,到日本特别方便。方向对了,四五日就到日本,异常便捷。对于他们来说,到中原反而是长途跋涉,不如那些地方方便。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道:“听说海外日本是大国,多产金银,不知是也不是?”

  齐伯林道:“我们到日本,只是到港口卖货,地方不大。听当地土著说,其国岛屿众多,各蕃国林立,地方不小,只是没有去过。至于金银,那里的价钱确实低于中原。不过,外洋很多地方,金银都比中原便宜,也不知道是不是产得多。那里倒是多产硫磺,又多又便宜。”

  硫磺可是火药的原料,杜中宵听了很感兴趣:“哦,若是贩硫磺回中原,岂不是能赚大笔钱财?”

  齐伯林道:“此物用的不多,虽然利大,奈何量少。”

  杜中宵听了不由微笑:“量怎么会小了?你们若是能贩到这里,有多少我要多少!”

  两兄弟听了,对视一眼道:“官人的话可当真?此物贩来不难,不过除了做药,并无多少用处。我们做海商的,都是大批贩货,最怕卖不出去,耽误数年,压了本钱。”

  杜中宵道:“我是朝廷命官,怎么会诓你们!硫磺此物,用处极多,只要贩来,有多少要多少!”

  兄弟两人大喜,低声商议一会,道:“此事不难!过些日子,信风起了,到日本国去一月间就可来回。到时我们贩些硫磺来,依然来换搪瓷器。这些瓷器我们准备卖到南洋,若是生意好,必然会有更多海商前来采买,对铁监也是如事!”

  说完,弟弟齐仲麻道:“不过此地到南洋,甚是不便。若是沿水路而行,要从汉水到长江,进了长江之后,反要折返,才能进入湘江,才好南下。”

  杜中宵道:“现在铁监修的铁路,你们见了没有?等到路通了,便可乘车,直下长江。”

  齐仲林道:“小的听说了,现在能到方城县。我们本是向东到汴河,沿河而下,再转长江,迂回路远。都说这车更加便捷,此次便就分两路而行。一路依旧走汴河,另一路走汉水,看能不能走通。以后若是这路通了,倒是便捷许多。不过,如果这路真好,能修到江陵府,可以过湖到湘水,就更加好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