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格外可恶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贾昌朝道:“这也容易。枢府已经发令狄青,命他详查此事,以后报来。”

  杜中宵道:“战俘作乱不算稀奇,各种各样原因,本也没有什么。不过为何他们作乱之后,还有附近的番部的人加入?以党项作为,治下的番部都受其压迫,特别是小的蕃部。本朝有名令,凡是所占党项地盘上的蕃部,俱都免三年的钱粮,许多好处,怎么会作乱呢?”

  参政王尧臣道:“环庆路来的消息,狄青所部占领韦州之后,大索治下,劫掠钱财,奸**人,许多小蕃部愤怒不已。此次蕃部一起作乱,想来是因为此事。”

  杜中宵听了,脸色不由黑下来:“前线作战,最重要的是军纪要严!此是朝廷明令不许的事情,怎么军中会任由他们胡作非为!一旦失了人心,纷乱必起!”

  贾昌朝道:“此事枢府不知,若果真如此,必定要严惩!”

  田况道:“想来前线的军兵两个月没有战事,将领们懈怠了,才会出现这种事情。枢府会别派官员过去,查清此事,严加惩处。现在最要紧的,是叛军怎么处置。”

  杜中宵沉声道:“副使,治理地方第一在人心,人心不在朝廷,乱子是治不完的!几百党项战俘能闹出什么大事?现在怕的,是那里人心纷乱,百姓对朝廷怨恨,作乱的越来越多!狄太尉手握二十余万大军,这样的小乱子,自然不难平息,不必朝廷专门派人。但是若如刚才所说,军队不遵军纪,惹得治下百姓怨恨,才是应该马上查清的。”

  文彦博道:“依中丞的意思,叛军让狄青自己平定即可?”

  杜中宵道:“自然如此。南边环庆路调集军兵,严守自己的城寨、隘口,防止其南下。北边狄太尉派遣将领,领兵平乱即可。癣疥之疾,不必出动大军平乱。但是,前线军队军纪不整,惹起民乱,会造成很多乱子的。一是占领的地方不稳,不得不一直用大军看管。再一个,未占领的地方听说此事,必然会誓死抵抗,让战事更难。朝廷本来以王师平天下,失了民心,以后治理起来就难了。”

  这是禁军的老毛病,作战时军纪远说不上好,有时会极为混乱。立国初期平蜀地,便就因为军纪不好,百姓怨恨,惹出了大规模的乱子。全军整训,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借助军制改革,严整军纪。现在看起来,狄青所部的军纪远远称不上一个好字。

  见贾昌朝和田况不说话,赵祯道:“现在乱事已起,为前线军心稳定计,必须立即平叛。枢密院行文狄青,命他立即派人南下平乱。前线军纪的事情,可以别派官员,到那里严查其事。”

  贾昌朝拱手:“臣谨听圣命。崔宣所部五万兵马,可命其派兵。”

  杜中宵微微摇了摇头,知道前线的情况,应该跟皇帝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禁军的做法与习惯,是从建国时就传下来的,赵祯不会死心。至于惹起民愤,禁军本就如此,以前这种事情也没少做。

  文彦博道:“所谓乱军不足千人,并不是心腹大患,只要派出大军,应该不能平定。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前方军纪不严,民心不稳,此是大患。依本朝惯例,这种事情应该有御史官员参与其中,到前线去严查。惟有严明了军纪,才能防这种事情以后发生。”

  赵祯点了点头,对杜中宵道:“中丞以为,派何人去合适?”

  杜中宵道:“侍御史吴中复,向有清名,不畏权贵,可以胜任此事。”

  赵祯点头:“可。命吴中复与内侍押班王从善去韦州,查明此事,并约束军纪。枢密院再次行文狄青,命其严命部伍,不可扰乱军纪,荼毒百姓。若有不遵军纪者,可便宜行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