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大明督师朱燮元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向官府进献岁赋,称为“屯将”。

  屯将的选派,往往要真正在平叛中为朝廷用命效力者,屯将们及其麾下军队也都直接隶属于地方州府。

  朱燮元提出的四川屯将制度,实际上可以将那些土司军将领,逐渐转化为朝廷的直属将领,有力分割四川诸土司的力量。

  前不久,朱燮元又向朝廷上疏,建议移叙州兵备道治所于永宁卫城,与贵州参将共同驻守。

  朱由校仔细考虑后,准奏施行。

  将近二载的时间,朱燮元已将四川境内的几家大土司分割为若干小土司,又将土地肥沃之处赐给忠于朝廷的小土司,设为屯将。

  不安分的地方土司被逐渐“改土归流”,边缘、弱化,忠于朝廷的屯将们则成为土司军的主力军,因而彻底消除了四川地方土司的威胁。

  自此,蜀中安定。

  至于平定奢氏后,逐渐销声匿迹的贵州安邦彦,那又是朱燮元深深警惕的一个人。

  只希望贵胄巡抚王三善能招抚安邦彦,不让他再狗急跳墙,挑起战事,不然又要生灵涂炭。

  ......

  “教化土司百姓,拜托诸位了!”

  在诸生震惊的目光中,朱燮元弯腰下去,向他们深深作揖。

  诸生本就听过这位四川巡抚安定署中,协讨奢乱的赫赫大名,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四川,也有朱燮元的原因。

  见状,无论来之前是打着什么目的,亦都是恭顺回礼,齐声道:“我等必不负抚台厚望,教化土民,亦足当平生一大快事!”

  说完,门外忽然一阵蹄声。

  却是自南京飞奔而来的王承恩,领着一行缇骑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人还没到,声音便就到了。

  “四川巡抚朱燮元接旨!”

  众人为宣旨的太监、缇骑留了一条通路,亦都在窃窃私语,莫非是朝廷出了什么大事。

  他们都是从各地入川的讲学士子,几个月未曾打听什么国家大事。

  一般来说,传旨只需要司礼监派个人就行,但是这次来的这位穿着红色锦服,很明显在司礼监也是有些地位的。

  朱燮元也注意到这些,在原地站定等待宣旨。

  王承恩火急火燎地来到朱燮元身侧,待左右锦衣卫分列站好,诸生与巡抚衙门官员俱都匍匐在地,便取出明黄色卷轴,铺展于空,高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四川巡抚朱燮元平定西南、安定四川有功,加兵部尚书衔,总督九边军镇及畿辅兵,赐尚方宝剑,授太师,以重事权。

  命于京郊大营典阅大军,择期出关。旨到之日,即刻赴京,不得有误。”

  朱燮元没有接旨,愣在原地。

  一地巡抚,这已经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事权颇重,然而今日这一道圣旨下来,他成了天启朝廷的第一任“督师”。

  朱燮元从没想到,自己会有做督师的这一天。

  所谓督师,是有明一代皇帝以下最大的地方官员,对于地方的军务、政务,皆有决断之权,但并非定职。

  这个职务是不能随便给的,督师人选正确与否,不仅决定着整个战局的走向,更对地方军务、政务有较大影响。

  据朱燮元所知,督师,一般是朝廷需要大规模用兵时临时设立,根据圣旨来看,他要带领九边军镇及畿辅大军出关。

  不过他还是一头雾水,出关干什么?

  人在西南,忙于政务,倒是有一阵子没有关注时下的国家大事了,等会儿接了圣旨,是要好好补补课。

  刚想到这里,四川总兵候良柱穿戴着盔甲走进巡抚衙门,见王承恩正在宣旨,忙匍匐在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