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对太子的考校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是如此认为。

  可这些官员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都察院的戴德彝、练子宁没有说话,六部尚书、侍郎没有说话,内阁大臣也没有说话。

  一封封反对奏疏递送武英,内阁与六部九卿们该干嘛还是干嘛,浑似没有这一档子事。

  武英殿。

  朱文奎翻看着反对奏章,脸色都有些难看,这一个个官员反对的声音很大,就差爆粗口慰问老爹朱允炆了,还有些人把睡在孝陵的老朱拉了出来,告诉建文皇帝,你爷爷在的时候都没这么规定过,你怎么能如此过分呢?

  就算是你要规定田亩数量,你也得像样一点,一品官至少弄个两三万亩,一千五百亩,打发叫花子呢?

  朱允炆悠哉游哉地喝着茶,对这些奏疏一律置之不理,全交给儿子了。

  朱文奎很为难,

  这一个个官员反对,想要处理可不容易。

  「要记住一点,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哪怕是再多的人反对,也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当然,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握着的是真理,而不是胡闹的专断。」

  朱允炆开口。

  朱文奎无奈地点了点头,苦涩地说:「父皇给我讲解过土地崩溃与王朝命运,也推演过失去土地的百姓会因为盘削成为赤贫之人,一旦遇到大的灾荒,没有人会管他们的死活,继而演变为流民,流民吃不了饭就会造反,和太祖一样,到时天下大乱,江山不稳……」

  「这些道理我认为是对的,翻看史书,也确实如此。大部分稳定王朝在中后期的时候,土地都高度集中,而百姓因为失去土地连应对灾难的资本都没有,只能成为流民。宋代时流民虽然少,但都编入到了厢军里面,即无战斗力,也耗费了大量的财政,造成冗军……」

  「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父皇教导的理论来看,土地兼并越烈,越集中,王朝越不稳定,这一点是真理。所以,他们这些反对的人,不过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反对真理,儿臣绝不会后退一步。」

  朱允炆面色平静,翻过一页书,问:「那你打算如何处置这些官员?」

  朱文奎犹豫了。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反对的事,而是一大群人反对的事,想要一杆子全都处理了,是不容易的事。

  思考良久的朱文奎终开口说:「父皇,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一定不会听的。何况这些道理早年间讲过,这些人不太可能都忘个干净。」

  朱允炆微微点头。

  面对自身的利益,什么道理不道理都是扯淡,他们只想要利益。

  朱文奎如一个小大人一样,皱了眉头:「可若是退后,将此事作罢不提,那土地兼并就会一直存在下去,大明基业能不能坚持过两百年都难说,所以不能退。」

  朱允炆坚定地说:「你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你现在是储君,等朕老了,你就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