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九十九章 比狗仔还能刨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炆效仿朱元璋举起屠刀,那很可能再来一次朝廷清洗,民间甚至还会出现“中产之家,大抵皆破”的情景。

  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新皇上登基,怎么也得允许他点上几个火堆吧。

  所以他们选择了忍受,选择了等待,等朱允炆把三把火点完再说,加上朱允炆革新了薪酬制度,让他们在等待中并不觉得漫长。

  可他们没想到,朱允炆点火点上瘾了,南面弄个工程,北面弄个河道,东面打打倭贼,西面迁下百姓,中间还顺带整顿下教育。

  通过两年的观察,他们已经清楚了朱允炆的性情与脾气,喜欢玩新花样,但不喜欢打人,更不喜欢杀人。

  好了。

  既然死不了,那我们就争取自己的利益吧,说不定还能因铮铮傲骨,留名青史。

  传统官僚集团开始汇聚力量,并在“教材之争”中宣泄出他们的能量,对准的是革新派系,是朱允炆的改制先锋与主力。

  比如解缙,坐镇内阁,如没有他屡屡附和朱允炆,很多新政极有可能难产,胎死腹中。

  比如杨士奇,坐镇国子监,控制着大明当下最主要的官僚培养院,以一己之力推行国子监革新,让杂学彻底站稳国子监,成为了新学与新思想的危险人物。

  比如姚广孝,别看这个家伙是个和尚,整天吃斋念佛,但其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作为英烈碑与报恩寺的监工头子,工部侍郎,翰林院侍讲学士,思政学院博士,此人就是个不安分的主,杂学入国子监,引流民入京师就有他的份,在一些时局的判断上,对朱允炆影响巨大。

  再比如杨士奇的副手李-志刚,还有那个拉开新政序幕的关键小人物——国子监监生胡俊,不过这个家伙已经在长兴当知县了,看吏部考核,再过一年多,他就可以到府衙去办公了……

  什么教材不教材之争都是假的,只有利益之争才是真的。

  建文新政伤害了他们的利益,经过了两年的蛰伏,也被朱允炆压了两年,他们开始反弹了,仅此而已。

  好在解缙、杨士奇等人并没有破绽可以让他们抓,一个“结党”的帽子很重,但你怎么判定他们结党?

  哦,他们在一起嘀咕就是结党。

  那敢问你是哪个部门的,你们部门开会不,开会的时候人在一起不?

  在一起啊,那你们也是结党吗?

  还有人拿解缙死了娘不守孝就跑到京师奔丧这件事做文章,竟然还有人挖出了杨士奇的黑历史,说他是“朝廷逃犯”,应免官处理。

  实事求是的讲,杨士奇还真的是个“逃犯”,不过他这个逃犯并没有挂号,还算不上被通缉的人。原因是这位在江湖上混的时候,在小县城教育局找了份工作,之后把印丢了。

  这年头,印比命重要,丢了印,不砍头也得关牢里反思几年。

  可杨士奇毕竟是道上的人,一见情况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溜烟带着老母亲跑路了。

  但人家地方上并没有发什么抓捕文书,估计为了个印天南地北找人成本不划算,加上周围山多,翻山沟的活也不好干,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可谁知事情过了那么多年,竟然被人给挖了出来,可以说,这些人比狗仔还能刨……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