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五十八章 各处在行动(二合一)_古代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听到赵晤说要将杜锦宁的外放的消息。

  “确实如此。”吴尚书道,“杜大人对于这些,做了非常严谨的试验。同样相临的田地,一块养鱼,一块不养鱼。这两块田地的稻谷是我亲自看着收割并称重的,相差大概有一成多。也就是说,稻田养鱼不光能有鱼类的收获,还能增加一成的粮食产量。”

  “不管怎么说,如果晚稻也有收成,这两季的粮食产量加起来,大大地超过一季稻,对于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吧?”吴尚书问道。

  “没有异议。”大家都纷纷道。

  事实胜于雄辩。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还是金公公和吴尚书亲眼去看的,没人会在这种事上跳出来否认。

  “所以,臣以为,杜大人所做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吴尚书看向了赵晤。

  他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为杜锦宁请功。作为工部尚书,有人凭一已之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吴尚书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地奖励的,以激励她继续为大宋努力。

  赵晤正要说话,就看到齐伯昆出列:“皇上,臣有话说。”

  “齐爱卿,请讲。”

  “晚稻还未有收获,臣以为,现在嘉奖杜锦宁为时尚早。不如等晚稻也有了收获,再一起嘉奖。”齐伯昆道。

  听了这话,大臣们都十分诧异。谁不知道杜锦宁是齐伯昆的老乡,刚才他站出来,大家都以为齐伯昆是来给杜锦宁请功的呢。

  赵晤点头道:“准奏。”

  齐伯昆的提议,正合他意;他也明白齐伯昆的意思。

  杜锦宁的功劳很大,但成效还不是特别显著。而且杜锦宁才当官一年不到,润州的事还没做完。这时候升她的官,不合适;可不升官只奖赏些金银绸缎,意义又不大,也把这份利在千秋的功劳给看轻了。

  把这些功劳攒起来,在杜锦宁任满三年后提升到五品甚至四品,让她有资格上朝,直接参与到朝政中来,这才是赵晤和齐伯昆的打算。

  议完这事,朝臣们又为航海的事争执起来。

  快马加鞭回到京城的齐慕远,在祖父下衙后听到他对此事的转述,松了一口气。

  他道:“祖父,杜锦宁那里,宜静不宜动。您跟皇上说说,就算晚稻收获颇丰,也把她的功劳给压下去。等她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再一次将水稻的产量大幅提升后,再让皇上给她一次重奖,而且在嘉奖之前最好问问她想要什么。锦宁对自己的前途是有规划与定位的,就比如从翰林院去润州,就是如此。”

  齐伯昆不疑有他,点头赞同道:“你说的很对。”

  他问道:“你去润州,小宁儿还好吧?”

  “好。”提起杜锦宁,齐慕远的嘴角翘了翘。

  他抬起眼来,看向齐伯昆:“祖父,远航这事,杜锦宁的茶园恐怕会成为世家的眼中钉。我想把杜锦宁手里的茶园买过来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