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八章 画师_开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锦衣卫的镇抚、百户、千户甚至指挥使。

  直到他们这些人专门启程追随明军出发,万历才在内廷设立书画院这一官方机构,作为其立功的赏赐。

  吴彬就以善画人物图,跟随戚继光于西北,在卫拉特和硕部哈尼诺汗归附时绘了《瓦剌内附图》,传回北京令皇帝大悦,当场成立书画院并任其为主事。

  哱拜的财物吴彬是万万不敢要,一方面是因其风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跟着边疆往西走,就是一头羊都得听凭戚继光节制,这些战利品或许打下来仗的前线长官敢慷他人之慨,但别人可不敢拿。

  戚继光其实是个很会送礼的人,但那是因为他说了不算。

  除了送礼他设立制度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如今在他说了算的地方,这些来自内廷的供奉统统以规矩约束,该有他们的一分都不少,不该拿的,也一分不能多拿,这些事都已经通过奏报与皇帝沟通过,谁都改不了。

  不敢拿归不敢拿,但吴彬很在意这种尊重,连忙摆手答应了哱拜:“将军放心,在下一定为几位公子修修。”

  甚至还提出最近让哱承恩、哱承宠及义子土文秀等人换换甲胄,不行就派人去中军借几副北洋军的铠甲。

  这哪儿还用借啊,戚继光正是忙着为朝廷收拢人心的时候,他太知道这支部队的兵力构成之杂乱了,哱拜一提出这需求,当即赏下几套铠甲出来。

  不光哱拜,就连卡拉恰等新近归附的将官都给了一套,唯独从金国来的车臣汗与俺答的具装甲骑依然保持过去的兵装。

  这也是哱拜第一次感觉到,即使西征万里,大明离自己也并不遥远。

  至少万历皇帝的心,在这。

  更重要的是,哱拜在与吴彬等内廷供奉交往中,对东方他们来时的土地有了更多了解。

  “且要乱呢,太平?不太平。”

  吴彬扣扣索索地从袖子里掏出半包牧野烟,抽出一支给哱拜前还想了想,紧跟着刚想点着,就被哱拜拉着走出仓库,这才舒舒服服地抽上一口,道:“难着呢,铁路一修,什么人都往北方走。”

  不是画家小气,实在是东洋大臣不准牧野烟过洋的政策,硬生生让大明远销海外的东洋牧野烟成了珍惜物件,就他这包都放变味的还是锦衣都督徐爵在集宁的出口火器铺送的。

  舍不得抽,倒不是东洋不贩烟国内就没有,南洋军府的淡巴菰也是在往国内卖,不过那边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反正抽起来没有东洋的牧野烟口感好。

  烟草对哱拜来说也不算新生事物,不过没抽过牧野的,他心想:又是铁路。

  他没做声,就听吴彬接着道:“先是商贾,有远见的在乌梁海铁路修起来时就跑到北边探矿了,就地开矿山、经营煤矿。”

  “有了活计,口内难过的百姓就往口外跑,口外的部落酋长也乐得他们去,都没人了嘛,皇帝一茬一茬地招人西征,有的连部落都走光了。”

  “出口外的工人修铁路、开矿山,留在草原上的牧民也跟过来干活,管吃还给工钱,比放牧舒服,铁路沿着一直往西修,很快就通了青龙,从乌梁海经集宁到归化城、从归化城往伊犁接着修。”

  “有的人成了马贼、商人工人在出口火器铺捣腾火器,反正出生入死就有钱赚,再乱,铁路就意味着钱,边上的煤铁林木都能用起来,它早晚修过来。”

  哱拜在脑子里用力去想,也想不出铁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只知道铁路比马军跑得快,问道:“那铁路,跑起来有多快?”

  “不一样的路线速度也不一样,我最早从通州去了趟乌梁海,坐的专门报信的小青龙,连车工带乘客一共十一人,早上从通州走,将军敢想?第二天清晨就到泰宁卫。”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