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九章 开蒙_开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想法的南洋海军将领不在少数,基本上每条从南洋过来的战船上都有三五个少年,担任瞭望手、传令兵或将领亲兵的职务。

  这些光着脚板在船上跑前跑后的小孩子,五年十年之后就是大明帝国的海军新贵。

  陈沐对小海龙无缘参与这场意义重大的盛况感到万分遗憾,不过小海龙几年以后开蒙的人也找好了,赵士桢的老丈人工部北洋分局主事徐贞明。

  开蒙地点就在北洋军学堂旁边,工部一个新项目立即上马,兴建北洋小学堂,学期五年,除了传统开蒙外还教授传统数术与融合知识后的几何以及一部分兵科、工科、医科需要学习的常识。

  原本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从小学习外语,不过这个建议陈沐没准——相较而言他更乐于派人去欧罗巴教汉语。

  费半天劲,到时候这帮小孩子学一堆用不着的言语多辛苦?

  如此一来,北洋内部形成学习上的闭环,在小学堂开蒙、进学后升入医科院、研究院、讲武堂,对兵事有兴趣的毕业后再入南北讲武堂深造、医学有兴趣的直接留医科院或太医院、工科有兴趣的入研究院,有心走仕途的再去松江讲文院学习。

  左右学生家长都是军官,不论在哪学习、不论进学几次,都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上行下效,将来民间学院也会再一次受到启迪而完善教育制度。

  朝廷认同、推为定制不是开始,而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阶段结束。

  如今整个天下都知道,朝廷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固有的传统教育需要再向上迈出一个台阶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朝廷的需求也是一样,过去一年四百来个进士就多得没处使,现在一年四百多个进士根本不够用,单单西南与南洋就要刮走近百名,更别说西洋也开始向朝廷打报告了。

  海龙至少要四岁再开蒙,第二个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不用做小学堂开设立的小白鼠。

  就南北讲武堂、讲文院、北洋军府的经验来说,新设立的小学堂就算准备再完善,前几期也是有弊端的,等到海龙入学的时候,应该会相对完善一些。

  除了家事,南北二洋军府、南北二军器局接下来几年的任务指标也由陈沐下达。

  诸如每年造多少条船舰、造多少支铳炮、造多少件甲胄、准备多少火药,全部经由北洋军府测算后分派各地,甚至精细到两京一十三省军兵武器换装。

  “依照去年产量,宣府军器局每年产燧发铳八千杆,南洋卫军器局每年产燧发铳两万八千杆,北洋军器局每年产燧发铳四千杆,这个数字是留有余量的,合计四万杆燧发铳。”

  “宣府与北洋军器局产量还能进一步提升,我认为明年五万、后年五万六千杆燧发铳是可以做到的。”

  南洋的燧发铳产量高并不是因为制造工艺,而是因为铳机、铳床、铳管等零件已经多数外包给佛山等地匠人,南洋主造制造工艺最难的一部分,余下验收零件组装。

  为保证质量,各炉户依铁冶村编号,零件在组装成铳前经四道检验工序,这一点不论在宣府还是北洋,都没有这么严格的。

  一杆南洋造铳拆开,铳管、铳机、铳床上都有验收人的名字,而且还分别制定了损坏年限。

  产量最高的反而是质量最好的。

  “从各地提一批换下来的火绳鸟铳,装船一道运往亚墨利加,我有预感,等咱大明的舰队到那边,这东西就是硬通货!”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