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三章 牵牛胃_我的1995小农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二踢脚,帮忙收拾收拾家里,把堂屋客厅杂物清理出来,设置成灵堂等。

  但是陈凌跟其他孙子辈的人还是有点不一样。

  他这半年表现比较令村民认可,觉得他有本事了,愿意叫他一块帮着多分担点。

  这在很多长辈看来,是重视的一种表现。

  所以放完炮就被陈大志喊去跟着找裁缝置办孝服去了。

  其他人则去喊村里的扎纸匠,把纸钱、纸花、过门吊等物带过来。

  忙活一通后,凌晨四点全部准备完毕。

  院外挂上了过门吊,也就是吊纸幡。

  “咚”、“咚”、“咚”的炮声便再度响起。

  陈家的男女后辈通通披麻戴孝。

  按着辈分排成长队,跟在送魂的老人身后,趁着夜色,边哭边往村西走。

  送魂的老人,挎着竹篮,装着剪刀、火纸、香烛、炮仗,领着队伍走出村子,到达土地庙的附近,剪几刀烧纸,燃香点烛,放炮,跪在地上又是一通路。

  这叫“送纸”,也叫做“报庙”。

  但在许多农村,甚至这个传统的来源上。

  最常叫的还是“压纸”。

  压纸去时哭,回来不哭。

  揭纸去时不哭,回来哭。

  传说,唐朝初期,药王孙思邈以四海为家,为穷人治病,他会使人起死回生。

  为了不让百姓往返找他,他对病人说:“你们不要到处找我,只需将病人的名字、地址写在纸上,压在十字路口,我路过见到,就到家去医治。”

  众人都照药王的话办,果然很多病人得到了医治。

  人们一般去压纸时悲痛欲绝,回来时还觉得有望;揭纸去时充满希望,回来幻想破灭。

  由于体现了生死无常,慢慢就演变成了乡下丧葬的习俗。

  这趟走完之后。

  陈凌和陈泽两兄弟解下白色的孝帽,各自返回家中。

  明日天亮,各家婆娘也会上门吊丧,也会分给不同样式的东西。

  农村办丧事行孝也是有讲究的。

  如孝帽的样式,孝巾、孝带的长短,依据子女、堂兄弟、姐妹,出嫁的姑娘、媳妇等辈份也是各有区别的。

  有的东家往往考虑不周,为了一点孝礼,当场吵闹的事也是常有发生的。

  乡里有句话:叫“孝薄人”。

  容易闹笑话。

  次日。

  陈凌等王素素跟老陈家的姑娘媳妇吊完丧回家,就把碗筷桌凳打上记号,帮忙给抬了过去。

  之后,就蹬上自行车出了村。

  这次四奶奶的辈分大,是本家的陈三桂来管事,王来顺和陈国平也去帮忙记礼单。

  而陈凌本来是让他当厨子的。

  他不乐意干。

  这红白事厨子村里专门有人做,能得不少好处,他没事抢人家的活干嘛?

  这活又累,平白无故的还得罪人。

  最后陈三桂只好让他去给各个地方亲戚上门报丧。

  这倒是不错,不用在跟前捆着了。

  迎着秋风,陈凌蹬着自行车一路翻山梁,过水桥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