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三章 弛党 禁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的丧服,到最轻的缌麻,穿用较细熟麻布制成丧服,服制逐渐减轻。而服丧期限则由斩衰的三年,到缌麻的三个月,依次递减。

  此次刘宏的诏令,将党人的亲属关系在小功以外之人的禁令解除,实际上便是将党人本身家族之外受牵连之人的禁令解除了。而这一部分人,是在党锢之祸中受牵连最广泛的一批人。

  熹平五年(176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解除禁锢,灵帝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收捕并处死曹鸾。接着,灵帝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也就是说,第二次党锢之祸,非但将党人的家族成员全部封杀,甚至连党人的门生、故吏一并封杀了。而此次解封,主要的受益者,便是这些党人的门生、故吏。

  而所谓的“门生故吏”,指的到底是什么人呢?所谓的“门生”,泛指学生与弟子,中国东汉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而“故吏”,指的是官僚旧时的属吏和由他们辟举为官者。

  为什么要将其门生故吏一并封杀呢?

  因为东汉入仕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又需官僚举荐,于是大批追求功名利禄之士纷纷投靠以儒学起家的官僚门下充当门生。充当门生,不仅要出财货,致赙赠,还要为主人奔走服役,甚至要为主人行不法之事。门生要以君臣父子之礼事宗师举主,主子死了要服3年之丧,并继续侍奉其后人,形成一种世袭的臣属关系。

  另外,东汉中期以降﹐选士“论族姓阀阅“的倾向加强﹐做官途径逐渐为豪门大姓把持垄断。一般“世单家富“的人﹐往往要投靠豪门大姓﹐才有在其属下或被其举荐做官的机会。汉制﹐三公得自置吏﹐刺史得置从事﹐二千石太守得辟功曹掾史。这些先后被辟举的人﹐东汉总称之为长官或举荐者的故吏。故吏一经辟置﹐即同家臣﹐称长官为府主﹑举主﹐为其效劳﹐致送赙赠﹐甚至生死相依﹐同患共难。府主﹑举主死后﹐故吏要服三年之丧﹐并继续事其后人或经纪其家财。

  因此,所谓的“门生故吏”,便成为门阀大族的外围力量。刘宏要将党人的门生故吏亦牵连在内,意思便是将党人所牵扯到的利益集团集体封杀,要将这股政治势力全部扼杀,这其实是皇权与门阀大族之间的较量。

  因为党人的背后,往往便是门阀大族。

  以党锢之祸的四个代表人物:窦武、陈蕃、李膺、杜密为例:窦武,是大司空窦融玄孙、定襄太守窦奉之子。因长女窦妙被立为皇后,于是以郎中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次年,拜城门校尉。窦武任职时,辟召名士,所得两宫赏赐,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