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二章 长社之战(二)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斌便是再不学无术,也应该知道皇甫嵩大破长社黄巾军,用的是火攻。可是书上只说是黄巾军依草结营,然后是夜会大风,皇甫嵩使人内外放火,会朱儁、曹操军至,大败。至于为何恰逢大风,刮的是什么风,又是怎样内外放火,则是一概不知。

  郭斌大半个月前初至长社时,正是农历四月份,天气刚要转暖,风还是以西北风为主。若要在黄巾军营地内放火,长社城正是处在大火的下风向,虽不至于蔓延进入城中,引发城内大火,可是烟炎张天是少不了的。

  到时候,不要说官军追击黄巾军,便是守住城池亦属难能。

  而且,当时还是初夏,草木正是转向繁盛的时候,旷野里一片郁郁葱葱,树叶刚刚披满新绿。若是此时点火,能不能引燃了草木还是个问题,便是在黄巾大营的上风向勉强点燃的大火,恐怕也是烟多焰少,火势亦难以蔓延开来,因此能对黄巾军造成的伤害亦极为有限。

  直到后来,结合前世所学的地理学知识,经过多方考察推论,郭斌方恍然大悟。

  因为中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便特别明显。在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而自农历五月份开始,便会有东南季风吹来了。直到此时,长社城周边的风向,才真正的是适合官军放火进攻的风向。

  而只有到了仲夏时节,天气逐渐变得炎热,黄巾大军在炽烈的阳光下再也呆不住了,方会迁移到更北面的灌木丛中避暑。黄巾军将长草和树枝搭在灌木丛的顶上,用来遮阴,在如此的天气下,经过几日的暴晒,被砍伐下来的草木便会失去水分,并逐渐干枯。也是直到此时,黄巾大营中方遍布可以引燃的干草枯柴等引火物。否则以仲夏郁郁葱葱的灌木林,如何能够引得着火呢?

  因此,郭斌这种从结果倒推原因的方式,便被众人看作是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虽然以郭斌前世高中地理的水平,在此时也算配得上这个称呼)。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将领,通宵天文是必须要具备的才能。《孙子兵法》便说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

  于是,郭斌的通晓天文,便作为他是一个合格的将帅之才的有力佐证。而他在长社之战前的一番谋划,在若干年后被官方所披露,众人均将此一战作为郭斌一生所经历的极为重要的几场战争之一,成为在郭斌的名字后面缀上“军事家”三个字的极有说服力的材料。

  这日夜里,不甚强烈的东南风将长社城内外的暑热吹得散开了不少,直到午夜过了,郭斌大军还没有前来骚扰,波才方长舒了一口气。连续六七日了,郭斌始终未曾派人前来袭营,想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