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蔡府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不全之人,居君侧而擅权威。蒙蔽圣听,擅杀忠良。党人者,国之基石,民之脊梁。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党锢之祸,明面上是宦官与士人之争,实际上则是皇权与阀阅世家权力之争,更是儒宗能否立世之争。”

  听到这里,在座诸人均面露震惊。曹操则是端起酒杯,以袖覆面,一饮而尽。

  郭斌继续道:“自世祖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至今三百余载。儒宗传世三百余载而未逢如此危机。儒家所言种种理念,能否成为正义的社会规则?是否是可以用生命来维护的道德准绳?换言之,儒学到了一个岔路口。”

  见众人都陷入沉思,郭斌继续道:“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良臣。宦官弄权,混乱朝纲。无数党人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发出了儒家的声音。自此时起,儒学成为可以为了社会公平正义而流血牺牲的道德准绳;自此时起,儒学成为了大汉民族可以用生命和热血来维护的社会规范;自此时起,儒学真正成为了大汉民族之学。”

  见连蔡邕都握紧拳头,神情激动,郭斌心中暗喜,收拾心情,继续忽悠,不,是继续说道:“若说孔孟之德,在生儒学;董公之德,在长儒学;党人之德,则在立儒学。”

  这时,曹操猛然起身言道:“潜阳今日之语,入得你我之耳,绝不可让第五人知晓。诸位以为然否?”

  众人均点头应是。

  郭斌心道:“曹操果然有担当。”

  其实郭斌说这话,颇多悖逆之言,但是他并非交浅言深,而是深思熟虑后才说的。袁绍一直就是个反对宦官的先行者,他自父丧后便隐居洛阳,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

  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

  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不管袁绍是不是真的出于爱国忠君之心,就算他只是为了洗刷作为庶子不被重视的耻辱,为了与士族结成同盟,从而迫使家族看重他,栽培他,他也不可能再与宦官合作。

  而曹操呢?刚一参加工作就敢用五色棒处死蹇硕的叔父,面对董卓尚且敢以献刀之名行刺杀之实,要说他会跑去告密,郭斌一百个不信。

  蔡邕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