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五章 交州之行(四十)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另外,王维也有诗作送给回国的阿倍仲麻吕,诗的名字叫做《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可见,即便是有着深厚官方背景的遣唐使,即便是到了唐朝,想要跨越黄海与东海也是难之又难,若要以如今的技术实现两岸粮食的大规模运输,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其危险程度、成本投入与回报率相差太大,便是郭斌富可敌国,也承担不起这其中的损失。因此,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非得举全国之力,科技水平与生产能力都要有跨越式发展,方有可能,否则那便是不折不扣的笑话。

  如此看来,想要借助外部力量生产粮食,从海外运送粮食到中原的事情基本是行不通的。至少在如今缺乏强大军事力量保证,缺乏规模庞大的运输能力的当下,还是行不通的。想要具体实施这个计划,若非在政治上名正言顺,在经济和技术上有强大实力,在军事上有巨大威慑力,那是决然行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此时的郭斌只能在内部想办法,那便是提高屯田的面积,想要提高屯田面积,最重要的便是提高生产力水平。

  为此,郭斌绞尽脑汁,想要找一个万全之策。他不仅拿出了后世的耧车,更是命令张世平在塞外大量收购骡马牛羊。在没有蒸汽机与内燃机的时代,骡马可以在物资流通上发挥重大作用,更可以作为骑兵的骑乘工具;而在没有大型播种机和收割机的时代,牛则可以成为人们进行耕作活动最好的助手,有了耕牛与铁质农具,开拓荒地与耕种的效率大大提升,在屯田的工作上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无论是骡马还是牛羊,在粮食缺乏的时候都是改善人们食物结构的最佳食品来源,将这些牲畜运送到前线,较之人挑肩扛地运送粟米、奶酪等粮食,成本无疑要节省得多。

  因为郭斌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极烧钱,再加上他还要努力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因此即便是如今的郭斌家大业大,其手上资金的缺口却也是越来越大,而且可以想见的是,在东汉失其鹿,天下真正进入大变乱的时候,商业行为将愈发举步维艰。为了日后多聚积一份力量,如今的他必须努力赚钱,结好各方并加强与各地豪强的合作便是为此,如今借着南下交州之际就甘蔗与棉花种子的问题达成的共识,也全是为此。

  在交州并无人看重的甘蔗(为了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竿柘便全写作甘蔗,毕竟其读法是相同的嘛),如今竟能找到郭斌这样的“冤大头”,无论是作为交州刺史、代表着交州官方力量的朱符,还是作为交州实力最雄厚的地方豪门大族,代表着交州民间势力的士家,显然都是乐见其成的。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