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五章 紧锣密鼓_狙击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宗师!终见宗师!洁曦出手,总是不凡,就用这一章的标题,为本书宗师庆贺。高品质更新就在)

  “金军是铁了心要守城了。”

  灞桥镇内,一野总指挥部,圆桌军议已开得差不多了。狄烈综合情报司的情报,加上今日巡城所见,已经可以确定,长安金军这一次不会再逃,而是打算拼个鱼死网破。

  此时,副参谋长凌远,正接过军主的话头,在做最后的总结陈述:“长安城内共有七千金兵,城西有一支骑军,约一千七百余人马,合计约九千人马,加上驱使的守城民壮,兵马过万。若是野战,按正兵人数来算,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三千军,但若用于守城,无论正兵辅兵,其所发挥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若是按照正常的攻城程序,不要说一万攻一万,就算是四万攻一万都没有胜算,更不用说伤亡人数及旷日持久。故此,我认为,军主所提议的方案,是最快解决战事的手段,请诸君表决。”

  “我同意!”

  “同意!”

  杨再兴、张宪及各旅旅长都先后举手表决。

  圆桌军议,是狄烈在太原军校成立后,从军校开始,慢慢推广到军中的一项新制度。但凡召开军事会议时,与座所有军将,皆可自由发言。表达不同意见,对各项军令及作战方针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与上官争论,都是可以的。但有一条,一旦表决后形成定议,不管是否同意,都必须不折不扣执行。这些都是天诛军中任何一个将校应有之权力。

  这样的措施出炉,确实在军队中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在宋代,文官系统中,倒常常有这种比较开明的“下驳上”风气。甚至连最大的波ss——大宋官家。也常有被臣子封驳言论的时候。但是,唯独在军队中,绝无此风,尤其是文官为帅。武人为将。那就只有听的份。军队就是一言堂。

  行军作战,以主帅的意志为全军的意志,一言堂的结果。古往今来,不知造成多少惨痛失败。高品质更新就在光是在北宋末年,与金军的战争中,就上演过无数次文臣(武将)领兵,不纳手下将领之言,招致惨败的例子,如童贯征辽之战、刘延庆(刘光世之父)攻辽上京之战、陕西帅范致虚出潼关之战、还有这个时空已不再发生的张浚之富平大战……等等,真是不要太多了,故此,遂有“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之语。

  狄烈早就在自己主持的军事会议中,取缔了一言堂,鼓励、采纳所有有资格参加军议的将领们发言献策,效果也不错,并渐渐形成风气。不过,以前将不过十,兵不过万,每次军议都由狄烈主持,自然没问题。而现在天诛军已有十万众,光是甲乙级师,就有十个之多,如果不将这种良好的个人风格转化为制度,天诛军这种优良作风,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