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新式学科真奇妙_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她的读音,有明显的方言口音,跟后世的普通话差别不小。

  后来跟着匡先生念书识字,遇到生字,也是匡先生教着读字音,没有拼读的方法。

  而匡先生不是禹州本地人,他对字的读音,又带有他自己的方言口音。

  珍卿有一段时间,对于某个字该怎么念,真是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后来,匡先生给珍卿买了本《熙成字典》,这种字典对于字的读音,有两种标注方法。

  第一种就是“以字注字”,比如“鼓”字,字典里的词条里对读音的解说,就是“从音古”。

  意思是说,鼓和“古”的发音是一样的。

  第二种是双拼制,就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他们拼合成所查字的读音。

  比如说,还是上文的“鼓”字,《熙成字典》里解说,可以“果五切”。

  意思就是拿“果”的声母“g”,跟“五”的韵母和音调“ǔ”,切出来一个新的读音“gǔ”,就是“鼓”的正确读音了。

  这两种方法虽传承多年,但缺陷也很明显,它还是会被方言拖后腿,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利于汉字的大规模推广。

  现在已经是民国,有识之士推行“教育救国”,要教育先得识字。

  而中国的汉字,它的字音和字形,都不容易掌握,是很难普及的一种文字。

  梅先生讲的这一套注音字母,就是改进旧式的反切法,形成了一套语音系统。

  梅先生大致讲了“注音字母”的前世今生,就告诉大家这套注音字母,声母有24个,韵母15个。

  梅先生先给大家,发了一份油印的讲义。

  她先教大家学声母。

  梅先生拿着粉笔,在那个很粗糙的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奇怪的符号“ㄅ”。

  珍卿看看手上油印的讲义,上面写的有一样的符号。

  这里的“注音字母”,明显不是后世通用的拉丁字母拼音。

  这符号不像一个字,倒像一个笔画。

  然后,梅先生就指着这个符号,教大家念,念完几遍,给大家演示了怎么写。

  珍卿听着,就是后世拼音里面“b”的发音。就一直跟着重复念读,并且在纸上写这个符号。

  后面,梅先生又教了注音字母“ㄆ”,对应后世的声母“p”。

  还有符号“ㄇ”(对应m),符号“ㄈ”(对应f)。

  珍卿学到这一会儿就明白了,这一套注音符号,应该就是后世汉语拼音的原始版本——相当于是老祖宗吧。

  只是标示的符号,跟后世采用的拉丁字母(bpmfdtnl……),不一样。

  但是作用是一样的。

  一明白是怎么回事,她学得就很得心应手了。

  她学习的重点,就是把读音跟这些奇怪符号,联系起来掌握,掌握到一看到这些符号,就能立马读出来的程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