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2章 开发压缩渲染器_攀科技真的好难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完外患,再来说内忧。

  国内也有官方补贴,不过可惜的是,补贴都是给了制片方。

  特效行业只能是“虽与有荣焉,但囊中戚戚”。

  除了这个因素以外,更大的原因还是在制片方。

  用那些特效从业人员的话来说,减时、加活、不加价是常态。

  举个例子,双方协商好3月份给素材,9月份交货。

  这期间,特效公司要把所有的制作人员空出来,来全力做这个项目。

  制片方的素材经常会晚送到,但交货日期是根据影片宣传上映节点走的,不会延后。

  这样一来,受挤压的只能是特效公司,时间缩短,价格一样,成本增加,导致很多特效公司越到后面越经营不下去。

  尾款方面也是一个大问题,甚至还在几年前,国内电视剧特效合同的尾款都是白送给甲方的,很少有特效公司能收得回来。

  这样的行业潜规则,进一步压缩了特效公司的生存空间。

  ……

  不仅仅如此,影视行业的一些灰色收入过程,制片人、导演从预算中牟利,也有部分会侵占到特效费用上。

  该花的、不该花的钱,在影视作品杀青之前就花掉了,原来给后期制作的特效公司说好2000万,可能到最后只剩下1000万。

  素材给得晚,前期拍的烂,全都靠后期制作公司擦屁股。

  多干活没问题,但特效公司找制片方多要钱的时候,往往都是说预算没了,兄弟帮一把,下部电影还来找你,补偿给你。

  等真到了下一部,同样的事情又会再发生一遍。

  国内的特效行业现状就是如此,没有高度工业化、产业化。

  特效公司干活时间少、工作量大、钱却没多拿,难免显得有些苦哈哈。

  ……

  最让国内众多特效从业者比较无奈的是,无论是项目外流,还是更多竞争者参与进来,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

  但国内的制片方,往往愿意把更多的预算资金用在请流量明星身上,特效制作费用一再压缩。

  国内特效水平虽然差点,但也远远不是观众口中的“五毛特效”。

  实在是实际情况不允许制作出更好的特效。

  时间紧,钱少,大家也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不可能为爱发电。

  ……

  除开顶尖的几家国内特效公司,处境稍微好一点以外,其余的小特效公司,生存环境都很艰难。

  往往都是参与到大公司的项目制作上,赚取不多的资金。

  国内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电影票仓,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会不断增涨。

  影视产业众多公司会不断往国内聚集,逐步成为市场中心,同时又是成本洼地。

  这种市场环境下,简而言之,国内是真的具备成为全球电影特效制作中心的客观条件。

  不过一方面是特效产业发展不正规,一方面是特效制作人才极度缺乏。

  能不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