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3 投资京东和新电影《剑雨》_华娱199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融资的事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定了,3月就签合同。”

  顾云开显然对这事早有预料,毕竟曹轩对这事还是挺关注的,要不考虑曹轩春节事忙,他早就单独汇报了。

  京东这些年,曹轩一直断断续续的观察,也因为如此,虽然还能入局,但却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2006年,当时仅有三十八个员工的京东,迎来了第一次融资,当时据说东哥连VC(风险投资)是啥都不清楚。

  当然,这话夸没夸张不清楚,但东哥通过一个合作伙伴,进行融资,但后来因故失败。

  后来东哥就结识了今日资本的徐心,当时东哥穷的连机票都嫌贵,徐心则果断快速给了京东1000万美金,拿到了40%的股份。

  (这个合同有对赌协约,如果东哥完成,徐心稀释18%的股份给东哥和京东员工,最终东哥对赌成功)

  等双方签订合同时,曹轩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晚了,当时还懊恼了几个晚上。

  后来曹轩放弃见缝插针,针对几个著名创业者进行追踪养成,实施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策略,很难说没有这次失利的原因。

  不过虽然第一轮没赶上,但曹轩并没有放弃京东,反而放下掩饰,选择直接和京东接触,力图给京东管理层留下印象。

  2008年金融危机,整个投资业界谨慎观望,因为自建物流而一直烧钱的京东迎来了最大危机。

  资金面临紧张的东哥,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见了42个投资人,几个月的睡不着觉,晚上甚至做噩梦痛哭,不到一个月头发都白了。

  这个时候,有两个人给东哥带来了曙光。

  一个是徐心,准备追加投资,并有意介绍其他资本,另一个就是骄阳风投的顾云开。

  前者决定追加800万美元,骄阳风投则有意拿出3000万美元,要求是京东30%的股份。

  京东的估值其实并不算低,业内估算是1~2亿美元上下,骄阳风投这个要求多多少少有一点狮子大张口。

  但话又说回来,估值是估值,实际如何还是要看投资者自己的看法。

  而且,因为阿里淘宝这两年的火热,C2C的电商模式被大家认可,京东的发展战略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物流战略,被不少人诟病。

  这也让京东的处境很尴尬,虽然数据好看,但前景发展不明。

  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当口,东哥又要求管理层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各种因素统合之下,让京东在资本眼里并不讨喜。

  说白了,京东没有多少和骄阳风投讨价还价的底气。

  缺钱已经缺怕了的东哥,怕徐心的800万美元坚持不了多久,直接和骄阳风投接触。

  不过他也不是一点没有利益没有争取,最终多要了300万美元,让骄阳以3300万美元拿下30%的股份。

  徐心的股份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