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9章 少年军校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书恒从高邮去了扬州,本来他到扬州的事儿在高邮都办好了。

  但是他想到了在扬州办的少年军校。还是决定去看看孩子们。

  自从去了江宁之后,他到少年军校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以前在扬州的时候,他几乎是每隔几日就到军校中去一趟。

  给这些孩子们去讲一讲课,和他们聊聊天,甚至有时还会跟他们一起玩耍。

  扬州少年军校。

  此时的操场上正在举行一场蹴鞠比赛。

  话说,这个蹴鞠比赛还是董书恒在军中推广开来的。

  后来渐渐地给所有小学也都建了蹴鞠场地。蹴鞠这项运动渐渐普及开来。

  传统的华夏蹴鞠比赛项目,在中国古代大致相当于街头足球在近代巴西。

  这是一项市井的娱乐活动,而在城市中,有大片草地是不太现实的。

  草也不是重要条件。即便是有草地,唯一的可能是一大片空地上长杂草,重点还是空地。

  这也和蹴鞠的规则有关。当时的蹴鞠大概类似于现代的毽球。可以允许用除手之外的各个部位触球,但是球不能落地。

  因此也就不需要草皮来平滑球的滚动。平地也可以保护蹴鞠者的身体免受伤害。

  董书恒一直通过精武会来推广全民运动。武术其实也是一项运动。

  不过,都说穷文富武,武术训练的成本太高,而且很多时候都枯燥乏味。

  所以董书恒就试着推广一些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这些东西咱们华夏文明的历史上还是很多的。

  只是宋之后,程朱理学大行,华夏的民间趋于保守,将这些体育运动都打成了“黑五类”。

  蹴鞠就是其中之一,自从高俅因为玩蹴鞠而被宋徽宗重用了之后,只要玩蹴鞠的似乎都有了奸臣的潜质。

  华夏的百姓不是仅仅吃饱饭就能够将体制提升,科学的运动也是必要的。况且,董书恒也不希望华夏的学校中培养的都是体弱的书呆子。

  汉唐时的读书人大都还是文武全能的。上马能够杀敌带兵,下马能够治国理政。

  所以华夏的教育部规定:所有的学生每天都要有一节体育课。

  这是对所有学校的硬性要求,不仅仅是小学、中学,就连对书院都是这样的要求。

  此时的少年军校的草场之上,郭岩绝对是那个最亮的仔。

  只见他一直将球控制在身边不落地,左右躲闪走位,向着球门靠近。然后一个头球将球顶进了那比球大不了多少的门洞。

  蹴鞠场边顿时响起了欢呼声,不仅仅有男生的还有女生的。

  后来在规范少年军校的时候,董书恒决定在中学之前不给男女生分校。

  华夏那种保守的男女大防传统总要慢慢地打破。董书恒可不希望以后的华夏各地还全是男女分校。

  这样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有时候打破传统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改变下一代。

  两年前,董书恒救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