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1章 江宁书院城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靠近码头位置修建了大量的商铺以及仓库。沿着码头的主要道路,通向城市的方向。

  “总统,咱们这里现在是江西、湖南、湖北、云贵川等地商品北上的集散地。”

  “各地的商品到了我们这里一般都会暂时停下来。然后再选择用铁路还是走船运北上。到淮北以及徐州的商品一般走铁路。铁路的速度快。再往北的话,就要走运河了,也有些大宗的商品会走海运。”

  ……

  李存训滔滔不绝地说道。他知道董书恒最喜欢听人汇报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你要是在他面前溜须拍马来虚的,那么董书恒会非常的反感,觉得你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董书恒就是一个纯碎的实用主义者。

  作为董书恒的第一任大秘,李存训对董书恒的了解要比一般人多一些。

  “江宁的区位优势是很好,而且这其中也有历史渊源。毕竟在历史上她一直是南方的中心。”

  说着董书恒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存训,你作为一方大员,应该知道任何区位优势都不会是永远的。我跟你说,以后我们的铁路会继续发展,也许再过十年,我们能够建成横跨长江的大桥。这不是幻想,现在我们在黄河上正在搭建铁路桥,全部使用钢铁建造的钢架桥。那么离我们在长江上架桥还有多远呢!”

  “我打个比方,如果新京直接有一条铁路从河南通到了鄂北,再沿着湘南继续向南延申。那么,那个时候,西南的货物还会从江宁转运吗?”

  董书恒这么一说倒是真的引起李存训深深的担忧:“这……总统,是存训的眼光太狭隘了。”

  “你没想到这一点也没关系,但是你要知道一个地方要发展,要依靠两个实力,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

  “硬实力就是你要发展自己的产业,现在江宁有重工业基础,这里的航运便利,可以利用好周边的矿业资源。拥有了炼钢厂之后,你们就可以考虑发展一些下游产业,比如机械制造业。这个产业以后的市场会非常的大。发展的好了,这以后就是华夏的基础。”

  “再说这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环境,人文环境。政府是否能够做到高效廉洁,能够有效地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这就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如果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好了,工厂主自然喜欢将自己的工厂建在这样的地方。”

  “像江宁这样的大城市,要想发展起来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要发展光靠农业是不行的。当然,无农不稳,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地方稳定的基础,但是它无法对城市的扩大做出贡献。”

  “江宁要想能够变成真正的大都市就要有工业来吸引更多的非农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农民依赖土地,是不能够生活在城市中的。只有工人,他们依靠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