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〇三章 沪上证券交易所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叔恒还没到上海,上海的城市就开始沸腾了,不是因为董书恒的到来,而是因为华夏终于有了自己的资本市场。

  首先是华夏的铁路债券开始发行了。这一支债券一共三千万银元,年利率百分之五,五年后还本付息。

  这是以华夏的国家的信用为基础的债券,同时以即将修建的铁路作为抵押。

  运输部铁路局作为这一债券的执行主体,将执行这项国债。债券已经在长江银行公开发售。

  出乎意料,买铁路债券的的人竟然趋之若鹜。

  华夏的报纸将购买铁路债券渲染成为了一种爱国行为。铁路可以让华夏变强,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当然了很多人更看重铁路的盈利,知道这个债券是稳赚不陪的。

  江北的铁路环线已经运行了一年时间,其在报纸上公布的年报显示,其年纯利润已经达到了几百万银元。而苏北铁路的总长度是一千七百公里,其总投入也只有两千多万银元。

  所以大家对于铁路都非常有信心。但是华夏的铁路都是国营的,私人只能投资支线铁路,而且都要纳入国家的统一运营之中。

  铁路国有的政策,是华夏成立之后确立的。不仅仅是铁路,以后电力也要实行国有。

  这是华夏的基本国策,关系到国民经济、生活命脉的项目必须要掌握在国家的手中。

  但是现在突然出现的铁路债券却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

  至少在那些大商人看来,华夏的信用还是有保障的。至少华夏手中的几个大型的公司盈利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且,新成立的华夏政权,现在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阶段。

  所以这支债券一经发行就有大量的有钱人排队购买。

  在大家看来,购买了债券不仅仅可以拿到利息,还可以让自己的财产更加的安全。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有些人还是想将钱拿去开办工厂、矿山,这样利润更高一些。

  购买债券的以开明士绅居多,他们不愿意去做生意,又不不想将银子埋在地窖里面发霉。所以不如购买债券。

  如果要是满清发行债券,那么不一定有人购买。大家愿意相信华夏政府,完全是这两年复兴军在两江地区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信用。

  华夏从淮海军时期开始就注重契约,专门制定了保护契约的法律,而且一直执行的现在。

  信用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履行中,不断地建立起来。也许只要一次违约就有可能葬送所有的信用。

  第二件轰动的事情是沪上准备公开发行股票了。股票是什么东西,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没听说过不要紧,报纸上在连篇累牍地报道股票的事情,天天都有人在茶馆里面讨论。

  华夏的茶馆文化,在满清灭亡之后依然延续下来了。

  这里的是人们放松休闲,与朋友聚会的重要场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