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〇七章 圣彼得堡的应对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

  萨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失手,让沙俄陷入了危机之中。

  沙俄国内一片悲观绝望的情绪在蔓延。就在此时乌克兰地区最重要的农业产区。

  因为靠近克里米亚的战场,大量贵族地主逃离。

  从而让地方上的管控力减弱。那些因为战争消耗被压榨到极限的农奴们趁机起义。

  他们战领地主的庄子,打开仓库,分走粮食。他们杀死了官府派来的税务官。

  起义的战火在沙俄核心地区蔓延开来,农奴们看面包,要自由。

  因为大军全部压在前线。后方空虚,一时之间,整个圣皮得堡都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圣彼得堡,这里矗立着巍峨的宫殿,生活着大量的沙俄贵族,这里才是上层生活的地方。

  沙俄为了向西方亲近,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欧洲文明国家,不是他们所谓的东欧野蛮人。

  当然选择这座城市作为首都也反映了沙俄对出海口的渴望。

  圣彼得堡位于沙俄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一个非常好的港口。这座城市的历史很短,建城于1703年。

  当时,沙俄的执政者是彼得一世。

  他是一位征服欲很强的国王,但是那时的沙俄是一个内陆国家,距离出海口太远,于是彼得一世拼命的向外扩张,寻找出海口。

  机会终于来了,彼得一世打败了北海强国--瑞典,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东岸及芬兰湾等大片土地,从而也获得了出海口。获得出海口后,彼得一世就在这里建成了圣彼得堡。

  一方面靠近西方,一方面有了进入欧洲的出海口,让沙俄能就够加入海上的竞争。

  那时候欧洲的海外殖民贸易活动盛行,所有的国家都想要从这种掠夺中分一杯羹。

  这次迁都也确定了沙俄以西方为重心的战略。

  虽然沙俄一直没有放弃在东方拓展土地,但是无论是从经济、军事还是政治上来看,沙俄都是以西方为主。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在克里米亚半岛集结百万大军,但是在东方却是每次几万几万地给复兴军送人头。

  此时在前往莫斯科的道路上,一支华夏的使团正在前进。与他们相对而行,也有一支沙俄的使团将前往华夏。

  前进的队伍中一个长相颇有气度中年人穿着一身皮大衣。坐在马车里面不断地搓着手。

  郭嵩涛作为一个南方人,真的受不了这里的鬼天气。才刚到9月份,天就开始冷起来了。

  相对于自己本次的任务,郭嵩涛觉得这里的天气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难题。

  而郭嵩涛此行想要见到的人——压力山大二世在接到东方再次失败的噩耗之时,差点要瘫坐到他的沙皇宝座上。

  克里米亚的失败几乎已经要成为定局。如果沙俄在东方失败的消息也传出去,那么沙俄还有什么脸面在欧洲的列强圈子里面混呢?

  哦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