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六章 调整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命为安都校尉,从建宁,调来成都,协同守卫成都安宁。还有乡人马跃、霍侗等皆从南中调来蜀郡等多地,以之经验,共治地方。

  南中作为刘釜政策改革实验之地,以西南丝绸之路为重点,主要在于内治之稳定。

  遂于南中诸郡长吏,只是常规化轮迁,防备形成以之为主的官僚割据势力。

  像建宁太守杜琼,为刘釜再授一块定南金勋,迁越嶲太守。益州郡太守、族伯刘升,则迁建宁,同授金勋。越嶲太守张机,则迁益州郡,并兼任刘釜新设的州府医学从事,兼顾于各益州各乡地开始设立的官方驿舍。前番接替、临危受命的牂牁太守杜微,以及于州府从事,改为犍为太守的严颜,则无变化。

  州府内部,数月前才刚刚进行过调整,除严颜、吴班外,各曹从事无多变化。

  另外,南中之于诸郡县乡,三级地方官吏,在南中府组织的两年吏考之下,于八月,同样进行了大规模的提拔和安排。

  今岁五月,滇池未有停止的南中试之上百储备吏,则是在蜀郡等地郡县部分官吏空缺下,以调出南中重用。

  在这之外,为维护好本地大族关系,刘釜也不得不接受各地官吏举荐,借一部分益州大族子弟,充入各级官寺。

  但根据籍贯之来,他与诸葛亮商议,未改变大族垄断之现状,放置于未来重蹈刘璋之祸。在联系和重用的前提下,当以逐渐削弱其于地方把控。如这些本地士族子弟,不再于乡地为吏,多调往不同处任职,比如以“磨砺”为名,调往南中。一视同仁下,于两年之期内,得南中府吏考合格,才可得到提拔。

  益州之调整,军吏和官吏,共计有千人之举。

  在交州之所,刘釜一直给予了很大自主权,主要还是以族兄刘荣,另有陈宫、高顺、吕岱等人进行战略规划。

  按照七月末,从交州送来之报,时下交、扬、荆,三地交接之局势,于半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

  开春以来,恰因数万山越作乱,加上李术之乱,江夏黄祖虎视眈眈,不断袭扰,整个江东自今岁开春以来,乱成了一锅粥。

  而刘荣和陈宫,协调士氏之后,巩固好了同张羡交接的桂阳、富川防线后,用周密计划,以大将高顺重造的陷阵营为主力,并以吕岱为侧翼大将,携兵员两万,从水陆两方进军,三日之内,连取豫章郡和会稽郡南部多地。

  高顺大败孙策手下大将顾雍,杀得顾雍狼狈逃亡庐陵。

  根据江东传闻,孙策当日得此消息,气得吐血。得晓刘荣、陈宫部进攻之猛后,他迅速调整战略,将交州威胁当做头等大事,急调周瑜、鲁肃前去,才稳住局势。

  双方小战未有停歇,刘荣和陈宫也逐渐稳重占有之地的局面。

  在七月时,刘荣所占之地,已成既定事实,念及扬州内部威胁加重,孙策不得不捏着鼻子,主动遣人来,与刘荣说和,并与刘釜亲自来信说明。

  借此机会,刘釜八月的时候,在以族兄刘杉往袁氏之时,同以南中府主计文童往江东一趟,打算借机同孙策结盟交好。

  而能借机取得扬州方向的有利局面,这其中,陈宫之谋,刘荣之计,高顺之勇,吕岱之治,功不可没。

  借今次授勋时,四位劳苦功高之辈,为刘釜同授金勋之奖。

  然,现在益州已定,交州作为益州南门户,仍占据交州大部,一直为刘釜交好的士氏,一日为得之正式效忠,刘釜即一日难安。

  九月初三,授勋七日后,刘釜于州府,召诸葛亮单独商议此事,并说出了个人担忧。

  。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