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5章 重磅科技升级_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和测不准原理在起作用,真正做到了一次一密。

  随机产生,不能窃听,不能被破解,量子通讯的安全度自然就高了,目前量子通信传播密码的套路叫做BB84协议。

  目前来看,人类手头上的量子分配不做通讯,只分配密钥!只分配密钥!

  量子密钥分配不能主动防护窃听,只能被动探测人家是否窃听自己。

  窃听的探测依旧是按照测不准和不可克隆原理,这就是人类眼下的现状。

  目前的量子密钥还是依赖常规通信,无法超光速,那种超光速的量子纠缠还只是一个幻想,不打开盒子就知道猫是死是活还做不到!量子隐形传输太过魔幻了,完美的量子纠缠应用应该是无法达到的。

  目前商业化的还是量子密钥,实验室状态下的量子密钥分配最远距离是260到300千米,远程量子通信的实现依赖中继站,中继分为量子中继和可信中继,后者目前已经产业化,原理就是A传信息给B,B再传给C,中途密钥落地,有一定的风险。

  而量子中继是不落地的,以量子纠缠分发技术在相邻站点之间建立共享纠缠对,用量子存储技术储存纠缠对,再用远距离自由空间传输技术实现量子纠缠转换,保真度极高。

  眼下最好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原理性实验的最长距离是143公里,前提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环境良好。看起来比夏国首都16公里和QH省的97公里大气内传输要好不少。

  但是西班牙这次实验太多疑点,怎么看就怎么像是赌气打破夏国记录的一场骗局。

  想要达到更远的距离,就得规避大气干扰光子脆弱的量子状态,得用卫星来分发光子,太空的几千公里换算到地面也就8公里左右,走向太空势在必行。

  夏国的成果最强,也仅仅是实现了实现六光子纠缠、八光子纠缠和十比特超纠缠,即便在地面上实现了百公里传输,也只是理论上在太空能传输1000公里,距离商业化还远着呢。

  系统给了指南,但目前的制造水平还是有所欠缺,提升并不能一步到位。

  陈潇一点都不贪心,他决定先从中继站下手,把可信中继变为量子中继,然后再慢慢从量子密钥搞成量子态隐形传输,虽然绝对达不到百分百,可是这玩意的可靠性是真的强,只要接近完美量子纠缠,很多东西就可以省略了。

  思路不是没有,只需要把原物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经过各自的通道传送给接收者。

  收到之后就可以复制了,值得注意的是,经典信息是发送者对原物质进行某种测量而获得的,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

  该过程中传送的仅仅是原物质的量子态,而不是原物本身。

  发送者甚至可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