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二十三章 官船官贸,再下西洋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对公正,相对公正带来了人身自由,而后这天下才是天下人的天下,和平与发展是一切的基石。”胡濙回答着朱见澄的提问。

  朱见澄问对于大明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胡濙让朱见澄自己思索,朱见澄给出的答案是稳定的和平。

  朱祁钰立刻说道“任何和平都不是祈求来的,祈求来的绝对不是和平,只能祈求到无尽的屈辱,都是靠拳头一拳一拳打出来的道理,一拳一拳打出来的才叫和平。”

  稳定和平、持续发展、普遍正义、相对公正带来了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代表着大明的物质资财丰厚,最后才能实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条大道之行。

  至少对于朱祁钰和朱瞻博而言,从来没有把大明当成他们老朱家的一家私产,天下太大了,当做私产,真的会被撑死。

  朱祁钰和朱瞻博,都想要实现天下人的天下这一大道之行,否则朱瞻博为何

  不断的完善着《公德论》,将“公“字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德行。

  朱祁钰并不是在否认胡濙的观点,恰恰相反,朱祁钰对胡濙的观点高度赞同,他笑着说道“战争是阻碍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譬如眼下倭国就是群雄蜂起,战国大名彼此征战,礼乐崩坏世风日下,连最基本的耕种都无法保证,如何去发展呢?人只能高度依附他人报团取暖,而后去抢劫别人的资财,勉强维持。”

  “而倭女只能贩售到大明来,这对她们而言是最好的结局,否则在倭国,哪一天被做成了食物,也不奇怪。”

  “但是实现稳定的和平,绝对不是祈求。“

  朱见澄面露思索,才开口说道∶“苏洵在六国论中曾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和平不是求来的,父亲是这样吗?”

  朱祁钰颇为欣慰的点头说道“诚如是。”

  苏洵写《六国论》看似是就事论事的论史,其实是在借题发挥,苏洵不是在总结六国破灭的原因和教训,而是在警告宋廷,不要重蹈覆辙。

  彼时宋廷与西夏议和与辽国议和,岁币累年增加,用贿赂的手段去满足贪得无厌的虏寇,换来的结果,就是破灭。

  苏洵的警告并非杞人忧天,在不久之后,靖康之难,二帝北狩,北宋就破灭了。

  和平从来不是祈求来的,是斗争来的,是打出来的。

  “把所有的对手消灭了,大明就和平了。“朱祁钰看着朱见澄,解释着和平。

  朱见澄思忖了片刻,反问道“那稽戾王亲征,最后深陷迤北,被父亲所杀,发动战争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好的手段,孩儿不明,还请父亲教我。”

  朱祁钰被孩子反驳,非但不生气,反而非常的欣慰,这孩子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威严,就把话憋在心里,而是说了出来。

  ”关于战争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