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七章 歹毒_明朝富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视上都没这事,所以,他可以肯定,莫登庸不会进攻大明。

  很显然,这是夏言和严嵩为了将他调离东南而使出来的诡计,也就是说,莫登庸根本就没有进攻大明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夏言和严嵩编造出来的谎言,用来欺骗嘉靖的谎言。

  既然是谎言,安南之事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莫登庸十有八九是不敢跟大明开战的,这平叛一事很有可能会由武斗转为文斗。

  说到文斗,杨聪这状元郎又怕过谁来。

  总之,安南之事还算不得什么大事,他气的是夏言和严嵩绞尽脑汁都要把他调离东南。

  要知道这会儿海盗和倭寇都快绝迹了,剿倭大业差不多就要完成了,但是,他这一走,东南估计又会出现海盗和倭寇的踪迹。

  因为这海盗和倭寇本来就是海商豪门招来的,一旦他离开东南,海商豪门必定会想方设法抢夺东南的控制权和海上贸易的控制权,而豢养海盗和倭寇正是他们的惯用手段。

  果然,他这才刚收到圣旨,还没安排好交接呢,京城便传来消息,夏言和严嵩推举工部侍郎赵文华接替他的位置,出任浙直总督。

  卧槽尼玛啊!

  杨聪收到消息,直接就忍不住骂开了。

  这事果然是夏言和严嵩搞的鬼,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借海商豪门之手重新掌控东南。

  如此厚颜无耻之徒,能让他们轻易得逞吗?

  当然不能!

  杨聪当即便上奏,举荐兵部郎中唐顺之接任浙直总督,并写了封密信,教阳明一脉的大佬如此这般应对。

  这一下阳明一脉和严嵩一党又斗起来了,双方为了争夺浙直总督之位那是剑拔弩张,天天有事没事就相互攻讦,就差动手干架了。

  嘉靖虽然喜欢挑起群臣内斗,但是,那也得是可控范围的暗斗,像阳明一脉和严嵩一党这样都撸起袖子准备干架了可不行,无奈之下,他只能组织廷议了。

  这天早朝,奏对环节刚过,嘉靖刚宣布开始廷议,张邦奇便从班列中站出来,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浙直总督身负清剿海盗和倭寇之重任,虽说不一定要像杨聪杨大人那般文采武功都惊才绝艳,最起码也要通晓兵法吧,赵文华赵大人乃是通政使司右通政出身,任的又是工部侍郎,根本就不懂兵法,让其出任浙直总督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嘉靖闻言,眉头不由一皱,是啊,赵文华根本就没有一点统兵经验,派去东南负责清剿海盗和倭寇也太过荒唐了吧?

  严嵩见状,连忙从班列跑出来,跪在张邦奇旁边朗声道:“皇上,万万不可听信谣言啊,科举中就有《春秋》一书,其中不大多是兵法吗,赵大人怎么可能不通兵法。唐顺之唐大人乃是王畿亲传弟子,此事又谁人不知,他们这是想私相授受,独霸东南啊!”

  这!

  嘉靖闻言,眉头又是一皱,这几天他的确听说阳明一脉想将东南变成自己的后花园,让唐顺之接替杨聪的位子的确有点不妥啊。

  这两边都对浙直总督之位势在必得,廷议场面之热闹可想而知,御道中跪的阳明一脉和严嵩一党的官员是越来越多,要不是碍着有皇上在,他们估计都该吵起来了。

  嘉靖见状,着实有点头疼,最后,他干脆选择了和事老毛伯温的建议,擢赵文华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浙直总督,同时擢唐顺之为兵部侍郎,参赞东南军务。

  这意思就是两个人都上,不过赵文华主民政,唐顺之主军政。

  他这明显是在顺着毛伯温的建议和稀泥呢,不过阳明一脉和严嵩一党也不敢再争了,因为他们的目的貌似都达到了,只是大家都吃不成独食了而已。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