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大明的希望在何方_明朝富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呢,其实,压根就不是。

  这两人的感慨,让他隐隐找到了大明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或者说,大明发展起来的希望。

  大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或者说,为什么大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滞不前了?

  这个原因,好像跟王宣和俞大猷的遭遇有关啊!

  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他看了看王宣,又看了看俞大猷,眼神不经意间又瞟到了那堆书上面。

  一道灵光,突然闪现在他的脑际,他终于明白了。

  大明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很多人才都被埋没了!

  这年头的统治者错误的认为,只有读书人,才是人才,或者说,只有读死书,认死理,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读书就是为了跻身士绅阶层,这样的人,才是人才。

  其实,他们错了,倒不是说读书人不是人才,只是他们的看法太片面了。

  读书就只为当官,然后跻身士绅阶层,然后兼并土地,然后依靠兼并来的土地过上上层人的生活,这样能发展起来吗?

  这样只能慢慢走上绝路!

  读书人还应该有别的追求,不能只为当官,更不能只为跻身士绅阶层。

  比如王宣这样的,读了书,有学问了,就开始考虑怎么把匠户的技艺传承下来,并想方设法的去提高匠户的技艺,这样,大明的工业才能发展起来。

  比如俞大猷这样的,读了书,有学问了,就开始考虑怎么用改进武器和战船,击败倭寇,怎么改进战车,击败蒙元骑兵,这样大明的军队才能强大起来。

  工业发展起来了,有钱了,有先进的武器了,军队强大了,有实力了,大明不就随之强大起来了吗!

  这就是大明的希望所在,或者说,这些人才是大明的希望所在!

  至于那些读书纯为当官的官绅,不但不能令大明富强,在很多方面,反而是阻碍大明发展的绊脚石。

  这次,杨聪也不让王宣提醒便清醒过来了,他微笑着自嘲道:“什么低贱的贫民百姓啊,要说低贱,我这商户出身才是最低贱的吧?”

  这话说的!

  好吧,士农工商,要说地位,商户的地位还真是最低贱的,这是事实,王宣和俞大猷都没法反驳。

  杨聪突然又问道:“先生,志辅兄,你们有没有想过继续参加乡试呢?”

  晕死,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跟你说出书的事情呢,你这却说到乡试上面去了。

  俞大猷讪讪的道:“我这武举乡试都过了,再去参加文举,岂不荒唐?”

  杨聪微微摇头道:“志辅兄此言差矣,当初你不是文举院试都过了,又去参加了武举吗?”

  呃,这个,的确是事实,俞大猷顿时无语。

  王宣倒是满怀希冀的道:“老夫倒是想去试试,只是这金陵路途遥远,老夫恐怕很难走到了。”

  杨聪又摇头道:“先生,这次不用走路去了,您跟着我,一路坐马车过去,一点都不累。”

  王宣闻言,不由双眼冒光,坐马车过去,他想都没想过啊!

  这年头,如果能考上举人,谁又愿意一辈子当秀才呢。

  王宣原本就不是因为学识不行而考不上,而且,这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学问不但没有落下,还有一定的进步呢,考个举人貌似没什么问题啊!

  问题是,杨聪这是什么意思呢?

  自己来找他出书,他却邀自己一起去参加乡试。

  这个,怎么说呢?

  说实话,这个真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啊!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