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六十七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_你好,198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水莲眨眨睫毛很长的眼睛:“你年龄有我大吗?”

  咱们的关注点不是这个好不好?

  刘青山有些无语,还好,于水莲马上就转入正题:“什么计划?”

  “你可以找一些团里的姐妹,都是演奏民乐的,什么古筝古琴,笙管笛箫,二胡琵琶之类的,然后组成一个乐队。”

  刘青山这个启发,来源于后来的女子十二乐坊,这个乐团,墙内开花墙外红,在世界各地,都十分受欢迎。

  尤其是在岛国,最受追捧。

  刘青山也想让民乐走向世界,这未尝不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于水莲眨眨大眼睛:“为什么要都是女子?”

  咱们还能不能好好交流了,刘青山有点心累,这丫头的关注点,怎么总会跑偏呢?

  最后干脆叫张大姐给这丫头一张大树下公司的名片,叫于水莲有时间去公司看看,然后叫高凌风他们,跟这姑娘谈吧。

  “大树下啊,我好像听过这个公司,挺有钱的,给亚运会捐了很多钱。”

  于水莲高高兴兴地接过来名片,装进兜里,决定明天就领几个好姐妹去瞧瞧。

  随后,就有岛国的几位演奏家,来到刘青山旁边,大家一起聊了起来。

  张大姐也不时在旁边插几句话,比如什么在米国演奏最后的莫西干人之类的高光时刻,因为她也都参加了。

  这下可不得了,那几位岛国演奏家,鞠起躬来没完,刘青山都有点担心,别把腰弄折喽。

  音乐界人士,当然都听闻过这段轶事,无不向往。

  万万想不到,今天遇到真神了。

  那位近藤先生的心情最为复杂:早知道你这种大佬隐藏在群众中间,我说什么也不敢在台上装大啊?

  当即,这些演奏家就向刘青山发出邀请:务必请到他们国家进行表演和讲座。

  事实上,他们也用这种手段,确实留住一些旅日的民乐人才。

  怎么说呢,待遇高,受尊重,而且氛围确实好。

  不过用在刘青山身上,肯定不好使。

  口头上,刘青山还是答应下来,至于以后去不去,那就再说吧。

  或许等到女子乐坊成立之后,为了向世界推广,也可能会去一趟。

  因为刘青山镇住场子,所以导致这次交流的氛围非常好,再没有人起刺儿。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三井木带着几个人,又匆匆入场,在和小泽指挥解释几句之后,三井木邀请刘青山,一起出去坐坐。

  刘青山就叫老崔和张大姐先自己回去,他独自跟着三井木离开民族乐团。

  现在想找个咖啡馆或者茶楼什么的,还真不大容易,反正也快到中午了,刘青山就在附近找了个饭馆。

  大家找了个单间坐下,刘青山点完菜,就看到三井木将厚厚的一份协议递过来,伴随着的,还有冷冷的目光。

  “挺有效率的嘛。”刘青山拿起协议看了起来。

  三井木刚才向国内报告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