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8 都是穷人_四合院:从聋老太太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部加入。

  如果哪个组只有个别的人报名,我们也不会拒绝。

  但是,那些没有入社的互助组,一定要选出一个负责人的组长,完成生产任务。

  如果连能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组长都选不出来的话,我看可以让几个D员直接领导他们嘛!”

  这时旁边一位穿着白衬衫的人也站了起来“我看崔支书的这个方案就很好,你们要尽快的做好宣传,订好计划,我回去也会向县里汇报你们的方案。”

  这位说完,算是把基调定了,原则上没有了大的问题,但是具体执行上,用哪些人,怎么组织,大家又吵了起来!

  小卫精精有味的听着,从这些人的口中了解到,东营子的情况可比麦香岭复杂多了。

  不说别的,光男女老少加起来就有2000多人,而且主要矛盾也不是之前从崔桂梅那听到的中农这么简单。

  先说他们这相对富裕的阶层,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前面听到的中农,家里的土地一直比较多,是轻微剥削阶级。

  第二种是家里人多的,亲兄弟、堂兄弟十来个还没分家的,通过亲情作为纽带,把好几股势力拧成一股。

  第三种就是家里的土地质量特别好的,一亩地的粮食顶别人两亩,还有就是土改时因为各种原因获得了很多土地的。

  当然,这几种类型是可以重叠的。

  而想加入社的也分为三种,一是思想水平比较高的,就像是崔桂梅家,她家的条件其实也不错,主要是响应D的号召。

  二就是一般家庭,加不加入都可以,但是他们也是互助组拉拢的对象,因为互助组有田地多的需要雇人干活,还有平时做些小生意的也需要雇人。

  第三种就是二赖这种懒汉,进了社就是为了混工分,在互助组里面可没人惯着他们。

  这些相对富裕人,特别是第三种,在之前几年的积累,家里的牲畜多,农具好,手里还有资金,他们不愿意加入合作舍。

  这样就导致社里的公积金收的很少,不过是收上来的少,社里平时还要向这些人借农具、牲畜使唤,这是要付钱的。

  而社里的成员看到日子还没有互助组的日子过得好,人心也就没那么稳定了,在大部分人看来,还是到手的粮食比较实在。

  不过崔支书也有办法,针对家里人多的,人多就意味着屁事多,可是让下面的人闹分家。

  现在的分家可不是长辈说的算,只要成年了,要是分家就得平分,该自己的,就算是一个筐都不能少,可以一步步的削弱这种宗族势力。

  至于对于其他两种种,就是资源倾斜,合作舍可以集中力量修建一些设施,还能向县里贷款,这样能吸引那些肯干活的积极分子入社。

  简单的来说就是想办法增产,如果社里分的粮食比互助组里面的多,那么互助组自然就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