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4章 教育:以新替旧,势在必行!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朕准备抛却旧有官学制度,建立一套新的教育体系。”

  说完,朱媺娖便示意连翘将准备好的小册子发放下去。

  对此众臣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有些习惯了——很多会议上朱媺娖都会准备好资料,让众臣可以参看。

  不得不说,这样做让众臣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圣意,大大减少了朝议中的争吵,也提高了朝廷的决策效率。

  今日下发的这一份白皮册,名为《大明教育发展规划初稿》。

  黄道周、陈子壮等人翻看一番,发现上面确实描述了一套新教育体系——

  “今后,大明各县都将设立至少一座小学,并按照朝廷所下发的教材教授小学课程。

  当然,目前除了三府之外,其他地方还无法实行三年义务教育,因此各地小学需收取一定书杂费。

  在各州、府则至少开办一座中学,学制四年——若小学学生通过三年级的毕业考试,便可进入对应的州、府中学读书。

  其中优秀者,朝廷不仅免除书杂费、学费,还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但多数人还是需要自己交纳学杂费的。

  最后,近几年内,朕会在南京、北京、成都三府先创办三座综合性大学,以及几所专科学校,学制为三年或四年。

  其生源则是各州府中学学生中的优秀者——至于谁优秀,自然还是通过中学四年级的毕业考试来确定。

  到了大学,学生便可以根据各人地天赋、兴趣爱好,选择一门专业进行学习,可以是儒学,也可以是自然科学,甚至是军事···”

  朱媺娖大概讲了下白皮册子上的内容,众人边看边听,不少都露出了疑惑之色。

  待朱媺娖讲完,陈子壮忍不住先起身问道:“陛下,若行此教育体系,将来朝廷是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官吏,还是通过科举选拔?

  若并非通过科举,这一套新的教育体系岂不是废除了科举?”

  “敢问陈侍郎,何为科举?”朱媺娖反问,“新的教育体系中,毕业考试难道没有科举选拔优秀读书人之作用吗?”

  陈子壮听得一愣,随即低头看着白皮册子上的相关考试制度介绍,发现这毕业考试其实就和科举中的三次院试、乡试、会试等考试作用类似,都能起到汰弱留强的作用。

  这时朱媺娖又道:“另外,朕并非是要立即在全天下实行这一套新教育体系,而是准备逐步实施。

  同时,也并非要一下取消科举,而是会留下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缓冲期。

  在此期间,朝廷已经会按期举办科举——新教育体系下的中学生可以参加乡试,同时拥有秀才、举人功名者,也可以报名参加中学毕业考试以进入大学。”

  听了朱媺娖这一番话,礼部众官员不禁面面相觑,一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见此,朱媺娖便道:“诸位可以好好想一想,议一议。”

  于是十几名礼部官员就当场讨论起来。

  “相较于以前的官学,这套新教育体系有何不同?或者说有何优秀之处?”

  “这还不明白吗?陛下决意以新教育体系推行新学,而非像以往那样,让官学只教授儒学。”

  “那为何不直接让官学教授新学呢?”

  “你这问题可就有点没头脑了——官学如何会让读书人每日按时上课读书?如何会让诸科教师完全依照教材教课?

  反过来讲,倘若官学完全按照这一套来,那它还是官学吗?和这白皮册中所言的小学、中学又有何区别?”

  “···”

  作为礼部官员,上至黄道周这位礼部尚书,下至主事级别的官员,都知道朱媺娖有意推广自然科学等新学。

  而这套新教育体系显然是为推广新学服务的。

  所以,除非大明不准备推广新学,依旧抱着儒学为尊不放,否则改用新教育体系便势在必行。

  毕竟老一套的教育体系也就只能教授下儒学,根本适应不了多学科的教学工作。

  于是,经过一番讨论后,众礼部官员渐渐安静下来,随即黄道周作为礼部尚书,直接起身拱手表态,“陛下,臣等以为新教育体系可行!”

  “善。”朱媺娖露出了微笑。

  这些礼部官员没跟她犟着,不枉她和郝光明费心费力地弄出了《大明教育发展规划初稿》这本白皮书啊。

  第二更。

  晚安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