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15章 彩蛋章 军户制度改革,大明内阁成立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居正。

  如今朱元璋直接就允许军户正兵之外的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自然是相当大的一种革新措施。

  郝光明可以预料到,这政策一出,占据大明五分之一人口的军户必然更加拥戴朱元璋。

  其次,军户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允许其兄弟、子侄之属,更换户籍为民户、匠户等,只限制三代以内不许经商。

  比如正兵立过战功,军户为大明连续几代人服役,等等。

  再次,便是深化卫所军官调换岗位的政策。

  比如说,之前只有卫所正副指挥使一级的军官才会由朝廷调换岗位,并且是往往是十数年,乃至数十年调换一次。

  指挥使以下,如千户、百户、总旗等军官,基本都是世居某地,世代不移。

  如此卫所军官们就很容易利用职权,成为地方上土豪、将门,利益勾连、盘根错节,下压底层军户,上欺朝廷,成为国家蛀虫。

  如今,朱元璋就要求千户、卫指挥两大级别的军官,最多只在一地任职十年,且不得在任职地购置地产。

  至于这些军官的军饷等薪酬,则全部由兵部发放,不再允许其从军屯田地中获取收益。

  至于说将领用得到的军饷,在内地通过常规模式置地,则被允许。

  当然,朝廷赏赐给将领的土地,往往还是选择在边省、边州。

  因为这样更容易激励将领保家卫国。

  最后,则是提前在京营中试验募兵制度。

  若朝廷允许军户的家属更换户籍,那么军户人口减少,卫所兵来源减少就成了必然之事。如此,也就需要用募兵作为补充。

  提前在京营试验募兵制度,便是未雨绸缪。

  这便是之前几日朱元璋和手下几位谋士思虑的全部了——至少在朱标转述中是这样的。

  听完,郝光明不禁感慨道:“不愧是大明太祖啊,既然意识到了军户卫所制的问题,这一改革起来,不急不躁不说,而且还都改在了点子上。”

  “那是。”毕竟是自家太祖,朱媺娖闻言不禁露出了些许骄傲神色,“太祖或许受限于时代,缺乏某些见识和长远目光,可只要他老人家知道了,必然会尽力做好。”

  下方朱标、朱棣听到两人的对话,也都颇为骄傲。

  朱标没忘记朱元璋的交代,问:“贵客对这几项革新政策可有什么改善的建议?”

  郝光明道:“太祖对军户、卫所制度革新已经颇为得体了,我并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只能说,太祖既然决定在京营试验募兵制度,不妨再未雨绸缪一番,为京营的将来做些打算。

  因为,就算撇去将来大明京营因土木堡之战损失殆尽的事不提,京营也会因为长期驻守京城,缺乏战斗锻炼机会,而导致战斗力逐年下滑。

  尤其是在老一代跟随太祖的将士都故去后,新生代多是从勋贵、功勋之家选拔,较之元老一代,多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