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贵州省盘州市“强镇固村”探索“三农”发展新路径_乡村穿越小说主角发家致富 主角重生过去发家致富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村规民约》有效实施。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不断激发社会活力,登记村(居)社会组织200余个,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社会组织有130余个,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在提升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发展中发挥了助推器作用。

  (三)农民增收基础较好

  2021年,盘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6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在六盘水市排名第一,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10.4%)高0.7个百分点。

  盘州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畜牧业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东西部协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居民经营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采取“反租倒包”“大户承包”等方式,激发和调动经营主体种养积极性,抓好刺梨、软籽石榴、茶叶等主导产业的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通过农村“三变”改革、村级集体经济分红、就业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一)产业布局欠科学

  目前,盘州市部分产业规划与当地气候、土壤等资源环境情况结合不足,有的产业布局面虽宽,但由于产业、基地分散,产业项目没有形成集中连片成带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比较弱;

  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不够健全,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在良种选育、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还存在研发不足、创新不够,精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如: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56%,远远低于全国68%的平均水平;

  还有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种植任务,没有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认真研判,没有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如:在多年种植玉米的地块种植大豆,偏施氮肥,导致大豆长势茂盛,不结豆荚,收成低微,农户不愿再种植大豆。

  (二)农村管理问题多

  部分基层干部对职责认识比较模糊,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足,工作职能转变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是群众对村(居)自治机制的认知还有限,未意识到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由于存在集体主义文化和公共精神文化沙漠化的问题,成年人为了解决生计,离乡背井、拖儿带女离开了农村,留下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加上集体经济发展的不足和公共活动的缺乏,加剧了农民个体主义的心理倾向,一些农民很少关心集体事务和参与公共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以家庭和邻里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项目征地、林地收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