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八章 友好协会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大概是初到贵地,官僚们都收敛了自己的热情,一个人发言的时间也就是最多十几分钟。但架不住能有权力说话的人实在太多,一茬茬的领导发言就好像春天里的韭菜,似乎永远也割不完。

  好在日本人开会讲话也是一样的冗长,两边凑到一起。倒也是相得益彰。一时间会议室里秃瓢与纸张齐飞,茶水共口沫一色,多少算得上是宾主共欢,其乐融融了。

  只是日本人的发言多是假大空。强调个日中友谊,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天天气哈哈哈――

  而中方代表团的人则大多是称赞日本的发达与先进,好好的考察交流会,竟然办出了几分新年联欢会的气氛。

  中方一群人早上九点到了石川岛播磨重工的总部。交流会一直开了两个半小时,到了十一点半话筒总算缓慢的旅游到了会议桌的末尾。宋云辉迫不及待的拿起话筒来,他的肚子里早就憋了一堆的问题,手上的笔记本也被无意识的翻烂了,就等着这个机会能够好好的请教一下日本人的造船技术。

  “关于国际造船市场我有几个问题,希望能够向石川岛播磨重工集团的各位进行请教。”

  话筒刚一拿到手里,宋云辉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手上的笔记本,将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和盘托出:“世界上造船业市场有40%目前都掌握在日本的船舶重工业企业手中,石川岛播磨重工起码掌握了全球份额的5%以上,想必对船舶建造标准有很深的造诣。目前世界上比较主流的船舶标准是劳氏船级社标准。如何通过劳氏船级社的入级评价是我国造船厂面临的一大难题……”

  宋云辉拿到话筒就开始滔滔不绝的提问,以船级社入级为切入点,问题涵盖了管理、技术和贸易的方方面面。中国虽然已经有劳氏船级社的入级案例,但目前尚且没有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说虽然能造出符合入级要求的船舶,但暂时没有推广和批量复制的能力,更多还是工厂管理人员高压主抓下的“精品”。

  如何从苏式船舶建造体系向西方船舶建造体系转变,这是中国造船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

  宋云辉这番问题,可以说真是问到了关键点上。

  而这也是日本人最不愿意见到中方拥有的能力,没有这个体系,中国就只能建造固定的几种船舶型号。摸不到门路想发展新的技术都找不到方向。可如果有了这样一个体系,中方就可以自行摸索更高技术含量船舶的建造能力,无非就是在这个体系下不断的投入资源而已。

  石川岛播磨重工的公关经理连忙笑着站了出来,接过了宋云辉的这个问题。

  “关于船级社入级的问题。我想中方大可不必担心。国际上除了劳氏船级社之外,其他国家也都有自己的船级社。比如说美国船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